因为技术小哥迟迟没有把动态重构给弄好,所以只能用帖子的形式来写一些碎碎念。不过似乎也无所谓吧,毕竟这一天才几个帖子,没有什么打扰不打扰的。

一、不想在外面跟人家争论了,累,且不划算。

我在上周在知乎发了最后一条想法,表示以后不回答、不发想法、不发文章,就算要发,也是发大厂乐乎的广告。其次,卸载了即刻。再三,取消了微博的认证,彻底变成了小透明。

究其原因,是我发现当我与其他人在一些理念上或者思考上不同时,我感觉到一股子深深的疲惫。大有一种:“行吧,你开心就好”的感觉。

事实上,原本我是个锋芒毕露的人。从我上网至今,已经过去了十八年,自上学时动不动与人在BBS、在贴吧,大战个几百楼。一直要把人怼到不说话为止。但直至工作后,我愈加发现,网络上与人互相争执是没有意义的。世界上没有能用嘴解决的问题,特别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事情(即使是永动机这么扯的东西,也有不少人相信)。

以前大战几百楼,或许是因为青春期,雄性激素分泌过剩导致的。到了这把年纪,随着被社会反复捶打丸子,雄性激素已经所剩不多了。甚至觉得与李莲英、安德海越来越亲近。

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。我认为,这句话是不对的,世界是属于那些没有被锤过丸子的年轻人的。一旦被锤过丸子,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年人,该考虑的只有草料和草屋,哪还有力气去踢老虎呢。

于是我关闭了其他社媒的发言,安心留在这一亩三分地 —— 起码在这里发言,能给社区增加那么一两个用户。如果是争论,还能增加点PV。这也算是给我这个干枯的老爷车,添一把柴火吧。

二、没有幻想的互联网挺无聊的

自iPhone出现,移动物联网如火如荼,大家仿佛来到火星,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。有些人往地里种了一颗土豆,发家致富。有些人往土里种了一颗薰衣草,倾家荡产。但总之,大家还是对这片新大陆充满了希望。

特别是2012到2018年,资本最热的时候,也是幻想越多的时候。大家都幻想着自己成为移动时代的腾讯、阿里巴巴、百度。后来确实字节干掉了百度,美团和滴滴也成为了新贵。到了2022年,一切仿佛已经尘埃落定。剩下的那些要么过于遥远,如元宇宙。要么在诈骗和场景中反复折腾,如区块链。其他的已经没有什么可想象的了。如死水一般。

以前经常看的一些互联网博主去做新能源汽车的内容,还有一些去研究元气森林与新零售之间的关系了。纯互联网好像与智能手机一样,偶尔还冒个头,冲一下热榜,可除了行内人,已经没有人在意了。

三、大家都变成了螺丝钉

很早很早以前,我跟某个大佬在海边散步,我问道:“运营的上限就是运营总监吗?”大佬回答:“运营也好,产品也罢,当你到了一个高度后,其实都一样,名字都叫项目负责人。”我深以为然,后面也有人用同样的问题问我时,我也如此回答他。并不只有产品才能做负责人,运营也可以。

韩叙、张亮运营人也在书里有写到:如果说互联网蓝海阶段是属于产品经理的,那么在红海阶段,运营的重要性将更重。

这一转眼也过去了六七年,好像他们说的这个未来并没有来临,反而运营被打的更碎更执行了。用户增长的核心技能变成了活动裂变,内容运营的核心价值是能做B站号或者抖音号,社群运营的核心技能是如何把社群里的用户变现。专业性更强,可替代性也更强。以前是一个项目死了,这个人就没用了。现在是方向略微一调整,一个人甚至一组人就没用了。

当我看到发push这个活甚至有一个部门的人在负责的时候,我就在思考,这些人的未来到底是干什么的。换家公司发push吗?

产品也一样,大家嘴里喊着的是创新,实际动手做的都是抄袭。你不抄,方案根本不会让你过的。原因很现实,人家都不做,你做,你是觉得你比别人都聪明吗?别人都做,你不做,你是觉得你比别人都聪明吗?

一开始我听到这个话,还有点唯唯诺诺,但是后面我实在是听腻了:“对,就是因为我聪明,所以他们没想到,我想到了。”这是一种空对空的对话,没什么什么意义。但这种思潮已经遍布互联网公司,大家都这么想。谁也不愿意去吃螃蟹,冒风险的事情还是去让老外做,我们抄就完事儿了。

clubhouse出来,一堆做语音房的。discord出来,一堆做社群的。抄,风险最低。抄,老板才会给资源。产品的创新能力已经不重要了,重要的是项目推进能力,以及出原型的速度。在一次需求评审会上,一个产品讲了半天原型,最后技术负责人一锤定音:“抄的哪个产品?直接给我们看现成的就行了。”大佬就是大佬,极大的提高了会议的效率。

说了很多悲观的东西。事实上,这两年我也没找到什么能让我笑出来的事情,如果说有的话……

前段时间,我跟某个产品的团队人员聊天,他们每个人都觉得这个项目不会做成的,没前途。但是外面环境更差,不如苟着,好歹这家公司还正常发工资呢。至于项目嘛……无非是什么时候死,以及应该做出什么样子对付领导,能让自己熬到项目死的那天。

这倒是确实是令我笑出了声。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